願景和目標

啟德承豐道公園已於今年2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公園佔地約3.9公頃,是繼啟德空中花園後第二個以昔日啟德機場跑道舊址發展的休憩用地項目。為了便利市民欣賞海港景致及周邊風光,園內設有多個公共休憩空間,滿足市民多元需求。園內設施包括圓形觀景台、小食亭、露天劇場、噴泉廣場、草坪區、雨水花園及海岸堤階。

承豐道公園由林雲峯教授設計,並於2021年獲得香港城市設計學會頒發的城市設計大獎。本項目貫徹啟德發展計劃的規劃願景「加強連繫,增添活力」。公園對出的承豐道作為關鍵紐帶,不僅有效串聯啟德周邊地區(包括土瓜灣、九龍城、黃大仙及港鐵啟德站),更與前跑道區及前南面停機坪一帶(涵蓋啟德郵輪碼頭、香港兒童醫院及擬建新急症醫院)形成緊密互動,促進社區協作發展。

承豐道公園的設計元素旨在促進能源效益、加强連續性、創造力和多樣性,整體設計理念更呈現為「翔翱綠坪‧流動啟德」。

設計與特色

承豐道公園設有各種特色休閒公共開放空間及設施,如觀景台、小食亭、雨水花園、噴泉廣場、共融通道及海岸堤階等,滿足不同休憩需求,為各類休閒活動提供充裕的空間。當中草坪區及採用「無圍欄」設計的海岸堤階,更是形成一個適合市民休閒野餐的空間,而寬闊的共融通道,以及沿岸約2米的行人專用無障礙步行徑,亦惠及行人、跑步及於共融通道上騎單車的人士。

承豐道公園亦設有約800米長的海濱長廊,連接了啟德河的出水口(北端)和啟德海濱花園,以及其南端已開放使用的啟德空中花園。公園與承豐道並行,並在多個位置設有通道,以連接啟德空中花園及未來的都會公園。

公園設施

  • 觀景台
  • 海岸堤階
  • 露天劇場
  • 草坪區
  • 噴泉廣場
  • 共融通道
  • 雨水花園

觀景台
圓形觀景台設有闊8米的高架行人道,連接承豐道行車橋,並設環狀斜道以提供無障礙通道。

海岸堤階
採用「無圍欄」設計,讓市民可無拘無束地臨海而坐,近距離迎着海風,欣賞海景。

露天劇場
露天劇場提供大型戶外空間,以供市民於公園進行各種活動。階梯座位的位置及座向可確保市民在悠閒環境無遮擋地觀賞表演或海景。

草坪區
寬廣、閒適的綠化空間,適提供舒適的戶外休憩環境。

噴泉廣場
面積約 100 平方米,設有過濾及消毒系統,透過預設運作模式和燈光效果,市民可在多變的水泉間玩樂。

共融通道
有別於傳統與行人路分隔的單車徑,共融通道採用行人及騎單車人士共用空間的概念。通道沿線設有清晰標示的下車區(如圖4),提醒騎單車人士於指定位置下車推行,以確保行人安全。此設計能優化區內休憩用地的連繫,供市民安全地作休閒及娛樂之用。

雨水花園
雨水花園的面積約 130 平方米,以栽種耐旱性較強的植物為主。雨水花園能夠淨化及收集雨水,備作灌溉之用。